在實驗室、醫療機構、生物制藥與教學單位中,臺式蒸汽滅菌器承擔著器械、培養基、廢棄物等物品的高溫高壓滅菌任務。其運行可靠性直接關系到無菌操作安全與實驗結果準確性。長期使用中,水垢沉積、密封老化與傳感器漂移可能導致滅菌失敗。對
臺式蒸汽滅菌器實施系統化、周期性的維護保養,是確保其安全無憂的關鍵。

第一步:每日清潔與使用后處理
每次滅菌結束后,排盡鍋內剩余水汽,打開蓋子通風,防止冷凝水腐蝕內膽。用軟布擦拭內腔、密封圈與蓋板,去除殘留水漬或污物。檢查滅菌架是否穩固,物品未堵塞安全閥或排氣孔。
第二步:每周深度清潔與除垢(關鍵步驟)
使用專用除垢劑(如檸檬酸或弱酸性清洗液)溶解電熱管與內膽水垢。按說明比例配制溶液,注入水箱,運行“滅菌程序”30分鐘,靜置1–2小時后排出。重復1–2次直至水垢清除。嚴禁使用強酸或金屬刷刮擦,防止損傷不銹鋼內膽。
第三步:密封系統檢查與保養(每兩周)
檢查鍋蓋硅膠密封圈是否變形、開裂或粘附異物。用清水或中性清潔劑清洗后,晾干并均勻涂抹食品級硅脂,增強密封性與彈性。若密封圈老化嚴重,立即更換,防止滅菌過程中漏氣導致壓力不足。
第四步:水質管理與水位傳感器維護(每月)
使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作為水源,避免自來水中的鈣鎂離子加速結垢。檢查水位傳感器探針是否被水垢覆蓋,用棉簽蘸無水乙醇輕輕擦拭,確保液位檢測準確,防止干燒。
第五步:安全閥與壓力表校驗(每季度)
手動提起安全閥拉環,確認能正常排氣,無卡滯。檢查壓力表指針歸零,讀數穩定。建議每3–6個月送計量機構校準壓力表,確保精度(誤差≤±0.01MPa)。若安全閥失效,必須立即更換。
第六步:溫度傳感器與程序驗證(每半年)
使用經校準的獨立溫度探頭(如數據記錄儀)進行空載或負載驗證,確認腔體實際溫度與設定值一致,滅菌階段(如121℃)波動不超過±1℃。檢查計時器準確性,確保滅菌時間達標。